1小時走路看澳門:散策[外港碼頭-二龍喉公園]
Idea
2025年5月7日
經由外港碼頭來到澳門,通常都是生活在香港或深圳的旅客,下船後大概會直奔巴士站或的士長龍,趕往酒店、賭場或老城區。我猜很少人會選擇走路,慢遊澳門。原因很簡單,外港碼頭附近似乎有些空曠,要去那些旅遊指南上標註有趣的地方,得走上好一段路。

時間: 約 1 小時
節點: 外港碼頭-行人天橋 → 國際中心 → 松山行人隧道-二龍喉公園
1 小時走路看澳門
經由外港碼頭來到澳門,通常都是生活在香港或深圳的旅客,下船後大概會直奔巴士站或的士長龍,趕往酒店、賭場或老城區。我猜很少人會選擇走路,慢遊澳門。原因很簡單,外港碼頭附近似乎有些空曠,要去哪些旅遊指南上標註有趣的地方,得走上好一段路。

從外港碼頭出來,先不用急著走,打開Google Map(聽說現在用高德地圖會比較準),地圖顯示前面有一個大水塘,那是澳門半島的儲備水,環繞水塘有一圈約2600米的步道和線形公園,澳門半島難得的開闊空間,不過我個人覺得不算太好用,除了北端靠近住宅區的部分,其他路段塵土飛揚,尤其是跑步時,會感受到在吃灰。距離主要住宅區要走十幾分鐘,聽起來還好,但這個距離,已經算是很遠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,海港前地和友誼大馬路這一帶是格蘭披治大賽車的核心區,澳門每年11月都會舉辦的國際活動。今年好像是第72屆了吧。
小時候,守在電視機前看直播,當看到賽車快到家附近的時候,都會特別留意賽車經過的引擎聲。如果在外婆家,更能看到賽車!
好了,環顧四周後,是時候做出選擇了。向左,是搭乘巴士或的士的常規路線,同時你會看到一座行人天橋。

如果你選擇搭乘巴士或的士,那麼這次走路就結束了。
但如果你和我一樣,對隱藏在尋常路徑之外的風景感到好奇,那就跟我一起,踏上這座天橋。


行人天橋不那麼通透,有一點點壓迫感。隱約看見漁人碼頭。
漁人碼頭是個仿歐的地景集合,仿羅馬、巴比倫的建築,以前還有座火山(現在酒店的位置)⋯⋯我在想,這裡大概是澳門半島上最歐洲的地方了吧。當然,如果你想體驗更極致、更沉浸的歐洲,可能路氹城更能滿足你一整天的歐洲之旅。
腳下是友誼大馬路,格蘭披治大賽車的賽道一部分。
這座行人天橋的目的性很強,你會感覺到動線似乎是指向特定的入口,將剛下船的旅客導向賭場及酒店。
試著往賭場及酒店方向,找一下行人天橋的出口。

下橋後會可能有些茫然,不知道要往哪裡走,透過手機,會知道再往西南方向走,會到達一座由13棟建物組成的大型住宅——國際中心,這個名字聽起來像寫字樓。
一樓是商場,現在只有部分店鋪在營業,可以花點時間冒險。
我印象中應該是第一次走進去。

這區叫新口岸,在1930年代之前是海,聽名字就知道了,一定是新的!打開手機,看看地圖,會發現這區是格子系統的街道,這麼方正的城市設計,在澳門半島還有另一處,就是前面說到靠近水塘,北邊的住宅區。從城市紋理來看,應該不難看到澳門的舊城區了。

從商場出來,往馬六甲街方向走,會發現另外一條行人天橋,上橋後一直往前可到達松山行人隧道口。這條行人隧道打通了高士德和新口岸,在行人動線上方便了許多,以前沒有這條行人隧道,如果想從高士德走路到新口岸,需要繞過松山,應該沒有人想走吧。




松山行人隧道的另一端是連接二龍喉公園,這裡應該是大多數人小時候的回憶。二龍喉公園中的一隻動物與這條行人隧道也有關係,牠叫Bobo,是一隻亞洲黑熊,行人隧道在初規期間,社會關注開發對Bobo家的影響,後來官方回應,Bobo已經很老了,就算沒有行人隧道的開發,遲早都會老去。現在牠的標本放在澳門動物標本展示館(我相信,99%的澳門人都不知道在哪裡)。

黑熊Bobo的家,大概是牆面的痕跡和植物的範圍
二龍喉公園休閒設施多,與松山相連,有覧車直逹「山頂」,還有不少戶外場地,藍球場、五人足球場、壁球埸。
小時候和朋友在山上踢球,到了晚上公園會關門(澳門公園大部份都會關門),雖然有門,但有個Bug,攔不住小時候的身體。首先,我們把門往外推到極限,在門下躺平,一起把門往反方向拉,就很順利穿越。


到這裡,二龍喉公園是這次路線的最後一個節點,大家可以在附近找吃的,不妨隨意走走,找一家沒有人介紹的店,好不好吃再說,來到來了,你選的那間可能是澳門很久的店,也可能是澳門人平常會吃的味道。

從右至左:外港碼頭-行人天橋 → 國際中心 → 松山行人隧道-二龍喉公園
小貼士
紙質地圖可以在外港碼頭一樓的旅客訋問處免費獲取。
在二龍喉公園結束後,可以到附近的塔石廣場走走,哪裡還有一些值得觀察的地方。
邀請你分享
你對澳門的印象有甚麼改變嗎?
途中哪個細節、某個角落或某個故事讓你特別感興趣?
你生活的城市,與澳門有甚麼不相同或者是相同的地方?
有任何建議都可以透過以下表單分享或留言。